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

<基因新知>感冒、過敏? 六成母親分不清

作者: bear 時間: 4/30/2011
兒童流鼻水、打噴嚏,是感冒還是過敏?一份網路問卷調查發現,有六成以上的母親,會誤認嬰兒過敏現象為感冒,因此延誤治療。家長應提高警覺,針對已發病的過敏兒找出病源、並避免再接觸,嬰兒副食品則建議六個月後再添加。

這項由「嬰兒與母親」雜誌在九月份針對2000位家中有0-5歲兒童所做的調查顯示,六成的媽咪看到孩子流鼻水、喘鳴、咳嗽、打噴嚏、鼻塞等症狀,第一個反應就是孩子感冒了,但是這些被認為是感冒的寶寶當中,卻有半數的寶寶經醫生診斷後證實為過敏而非感冒。

過敏和感冒到底要怎麼區分?馬偕醫院過敏氣喘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立心指出,無論是感冒或過敏,都有可能發生在季節交替或溫差大時,但是,過敏大多好發在早晨剛起床或運動後;感冒可能發生於大白天,好發時機單純;同時過敏的症狀大多持續3周以上,但是感冒在1周內即可痊癒。

此外,呼吸道過敏的孩子因為鼻子附近的血液循環不好,常會有鼻癢及出現黑眼圈的情形,加上經常搓揉鼻子、眼睛,使得眼皮和鼻子上會出現橫紋,另外又因呼吸不順,造成肋骨下緣凹下去,因而出現「哈里遜溝」,顯得胸廓突出;感冒則可能會合併喉嚨痛、發燒和肌肉酸痛的症狀。

目前大約每五個小學生就有一人有過敏體質,許多家長不察,以為孩子的感冒拖拖拉拉不容易好。黃立心建議,媽媽可觀察孩子是否有張過敏臉,再記錄發作的症狀及時間,同時帶孩子到醫院做專業的過敏測試時,也能提供記錄讓醫生作為參考及診療。

黃立心並表示,過敏兒童除了藥物治療外,最重要的是儘可能保持低污染的無煙環境,避開塵蟎、蟑螂、粉塵、香菸等過敏原,飲食要均衡,可補充益生菌以調節免疫力,或是食用魚油以改善發炎反應。

此外,母乳中含有促進免疫力的成分,可降低新生兒致敏化的機率,最好可哺餵6個月至1歲,而添加副食品的時間,建議延遲於至出生後6-9個月。
若孕婦有過敏史,建議在懷孕第二孕期,也就是懷孕四個月時,就要開始落實預防工作,包括保持居家環境衛生、盡量身處低污染的無煙環境、遠離過敏原、不要食用易致敏的食物,才能降低腹中胎兒罹患過敏疾病的機率。
※ 轉摘自自由時報 2006年9月28日 ※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歡迎發表

 

雲淡風輕 Copyright © 2009 Baby Shop is Designed by Bear